品读《西施》对话边文彤
舞台灯光网舞台灯具资讯 更新时间:2011-11-3 10:44:19 编辑:乐阳 [
大
中 小 ]
10月16日,《西施》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在首场演出中,77岁高龄的梅葆玖亲率李胜素、陈淑芳、史依弘等40位梅派亲传弟子同台献艺,呈现出梅派传承盛景。而在交响乐伴奏版的梅派名剧《西施》中,五位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张馨月、袁英明、魏海敏、单娜、董圆圆同台担纲扮演西施。
舞美中国专访《西施》舞美设计边文彤
舞美中国:《西施》是梅兰芳大师创作的精品,能谈谈您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吗?
边文彤:《西施》是梅兰芳老先生生前创作的一部经典佳作,《西施》一剧是梅兰芳艺术大师20年代上演的经典名剧。梅兰芳大师为了强化歌唱表现力,还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共同研究,在文场中增加了二胡伴奏,从此以后二胡成为京剧伴奏不可缺少的乐器。除了音乐外,梅兰芳还在戏中创新了“梅舞”,成为一大看点。梅先生的作品总是带给观众惊喜。
西施流传千史不仅仅是因为她外貌的美丽,还隐忍着自己的青春岁月,为了国家的兴衰牺牲自己。一个很美的女人在大是大非前去选择,去牺牲自己,这种品德是很高尚的。我在这个设计中,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对西施的人物塑造和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历史质感的表现、环境氛围的诉说。作为舞美设计,每次的创作我都努力寻找属于这一次演出的特殊质感。
观众进场之后,首先会看到一道风雨牡丹图的纱幕。开幕前选择纱幕,选择的大朵的牡丹,在风雨中傲然绽放的牡丹,此外画面还做了一种斑驳的效果,风雨中昂扬的味道。纱的若隐若现的质感,也表现了西施的柔弱温婉的气质,这与她做出的选择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西施是民间的普通人家的女孩,虽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但是她的生活如常人家女子一样溪边浣纱、做女红,所以选择了普通生活气息浓郁的感觉,在范蠡访西施的一幕,水、荷塘、小桥,希望有种宁静典雅而不失生活情趣的味道。
吴王宫一场,设计成青铜质感的宫殿,等全部都是青铜质感的,这样有年代特点,并在政治纷争和国家之战中,增强王权的冷酷感,西施被献到的吴王宫是冰冷的厚重的金属的。
建筑、柱子、台阶、王座等等都用青铜质感,做设计是通过你对剧本的理解、对历史的解读形成构思,赋予给这个戏特有的质感。
舞美中国:有很多画面采用了水墨效果,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边文彤:竹、荷花、荷叶、山水都用了国画的效果,国画泼墨的效果很美也很大气。用这样的效果,是希望用这种意蕴展现西施的品格。
舞美中国:我看到在演出现场设置了二道幕,设计的非常巧妙,不知道您当时的用意和最初思路是什么?
边文彤:《西施》是梅先生的经典戏,场中设置了二道幕,有很多的过场戏需要,配合这部戏几乎保留了所有原本的调度。
舞美中国:看到您的很多作品,尤其最近戏曲作品偏多,能谈谈戏曲舞台上的创新和变化吗?还有您自己的一些创作心得。
边文彤:这些年来,大家总是说技术革新给舞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过,我认为真正重要与本质的改变,并非来源于技术,而是对舞台空间认识的观念改变,对戏剧演出的认识、审美的改变、创作观念的改变、综合艺术门类之间的交融等等,带给了戏剧演出很大的变化。
编剧是在用文字呈现生命的体验和感触,传达着对生活的理解,舞美设计是在用立体的视觉形象和空间架构去呈现剧作家的思想和对剧本主题的理解。以前的戏曲舞美是一桌二椅,现在也可以这么演,但是,一部作品让舞美去创作,我们是去做什么?创作者会有一个方向一个判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理解,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去谈视觉形象,我是用我的一种方式和剧作家、主人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也许我们无法真实的生活在每个剧作中的年代,我们无法去到春秋战国,我们无法回到唐朝,甚至我们无法活在解放前,但对剧作的反复思考,了解剧作所处的时代,这个过程是方案形成的过程,也是设计师成长的过程。
以下是《西施》部分剧照
更多相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舞台灯光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视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