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当今国际乐坛最著名的华人指挥家、现任瑞士苏黎世室内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汤沐海。
国际乐坛著名华人指挥家、现任瑞士 苏黎世室内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汤沐海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指挥大师汤沐海一边认真地参观大剧院歌剧厅、音乐厅、小剧场、多功能厅,一边时不时地走上舞台击掌以感觉声音的传播效果;又时而走下舞台,坐在观众席上体验座位的舒适度;还仔细询问灯光、台上提词人的位置设计、使用的建材等一系列细节,并不时地给出建议。在参观大剧院的过程中,指挥家汤沐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硬件设施达到了一流水准
记者:您登上过世界很多著名大剧院的舞台,您感觉天津的这座大剧院如何?
汤沐海:天津大剧院的硬件设施可以说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这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也是艺术家想象中的最幸福的地方。它设计得相当精密、周到,考虑得尽善尽美。比如说排练厅的设计,考虑到了舞蹈、交响乐、歌剧同时排练的可能性。坐椅有一些硬度,这设计得非常对,观看一两个小时的演出,需要有一些硬度来支撑。整体视觉效果也非常和谐统一,音乐厅的椅子是咖啡色的,墙面是土黄色的,强化了一种元素,非常大气。你听,这声音传播效果是非常好的(一边走一边击掌)。
设计艺术普及公益课堂有远见
记者:天津大剧院设有多功能厅,还有一些教室,是专门用来向市民进行艺术普及教育的公益性课堂。这种设计很常见吗?
汤沐海:据我了解,世界上有这种公益教育条件的剧院非常少见。国外很多一流的大剧院,舞台很辉煌,但后面的空间布局很局促,根本谈不上公益方面的建构。
天津大剧院的这种设计,是非常有远见的。艺术属于人民大众。把艺术拿来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是一项容易说而不容易做到的事业。但在这里我惊喜地发现,很多设计都体现了这种理念。比如说周全的交通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从四面八方非常便捷地来到这个文化圣地。我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在这里得到艺术的享受、学习和帮助,大剧院应当成为人民的艺术家园。
大剧院应永远在活力中成长
记者:您曾担任过国内外很多著名交响乐团、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和音乐总监,您认为一座成功的大剧院应当如何经营?
汤沐海:建筑一定是“活”的,有灵魂的。一座优秀的大剧院应当永远在活力中成长。让大剧院成为一个“活”的博物馆,通过音乐厅、歌剧院把书本上的音符变成一个个活的剧、活的交响乐,能让现代人感受到几百年前的艺术之作的光芒。
一个好的大剧院在节目安排上要浓淡有致。目前,在歌剧艺术比较先进的国家有两种节目模式。一种是保留曲目制,每天晚上都在演歌剧,有很多曲目是重复演出的,这种持续的演出能得到长久艺术教育的熏染;此外,每个季度都上演代表创作前进方向的新戏。把老戏和新戏结合起来,能使艺术保持一种长久的生命力。还有一种是季节式的,每一部剧排出来后演十几场,再停掉,然后再排新剧再演再停,每年大约排三四部剧。
大剧院的运营管理是高度精密的,计划性很强,而“规划”恰恰是当前我们这个社会的弱项。大家都习惯于考虑下个礼拜,下个月。而在国外,很多剧院的演出都是两三年前就已经排好了,他们习惯于拿出年历表和你讨论。事实上,做好规划,是做好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
记者:您能为天津大剧院提些建议吗?
汤沐海:第一,演出质量很重要。除了我们本土的戏剧艺术,其他艺术品种,尤其是音乐市场还不甚理想。第二,对人民大众的艺术教育与引领要有清楚的方向,正确区分娱乐与艺术的关系,要给观众提供真正的艺术,而非一味地取悦。第三,天津有了这么好的设施,应当策划各种大型的、小型的艺术节,讨论不同的艺术主题,让各种各样的艺术探索、实验都能在这里实现。第四,引进外来的精品,在发展初期非常重要。紧接着就要培养自己的队伍。我们在艺术上的进步是神速的,但也缺乏了稳扎稳打。我们需要更多的有历史责任感的人,需要创造出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舞台灯光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视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