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企业20年巡礼:PR——无所畏惧 梁志远的创业志
舞台灯光网舞台灯具资讯 更新时间:2012-5-23 9:54:11 编辑:亦蓝 [
大
中 小 ]
从独资到如今的的中外合股,经营方式改变了,但“做世界的灯光企业”的信念却一路传承而来。一系列大型工程的成功实施确立了珠江灯光音响实业有限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让产品为PR发光”从梦想变成了事实。
在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名为《海洋之舟》的篇章中,一幕情景剧将渔人出海时与情人间依依惜别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渔家女与心上人依依惜别,不舍却难留;年轻的渔夫随海船远航,历经惊涛骇浪仍勇往直前,只为与心上人早日相见……为表现与大自然搏击的艰险与莫测,灯光师大范围使用冷色调,制造严酷冷峻的海洋景观,现场气氛使观众如同身临重重骇浪之间。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灯光璀璨华美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有了光的铺垫,舞台才能鲜活,本届亚运会开幕式能如此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电脑灯功不可没。”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灯光总设计、曾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的沙晓岚对开幕式的灯光表现赞誉有加。
早在2008年,拥有一系列国际成功案例经验的珠江灯光音响实业有限公司就将其系列产品圆满地运用于北京奥运的开闭幕式,此次承担广州亚运开幕式舞台灯光设备供应当然也游刃有余。

北京奥运开幕式
在我国的专业灯光领域,珠江灯光可谓无人不晓。经过28年的成长历练,其领头羊地位已牢牢确立。相对于许多民族企业在行业中举步维艰,珠江灯光波澜不惊的发展之路令人艳羡。然而水有源、木有根,成功从来就不是必然。从公司创建人梁志远放弃稳定工作而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下海自主创业的经商者这一事件来看,敢于尝试,不惜冒着风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让他和他的企业从登上专业灯光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勇”字当先。

珠江灯光总裁梁志远
多年以来,计划经济一直是个人灵活就业的最大制度性羁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兴起,80年代之后,人们追逐财富的欲望迅速膨胀起来。然而恰如“下海”一词所隐喻的,商界如同变幻无常的大海,既有无限广阔的游曳空间,也时刻要接受潜流暗涌的威胁。
再说当时仅20出头、才刚从安逸稳定的药厂走出来的梁志远,在各种小生意当中纠缠一年多之后,他偶然发现射灯、转灯、玻璃球之类的灯具产品在市场上既走俏又昂贵,而这类产品的供给却牢牢被进口品牌所占据着。灯光在我国市场上所潜藏的巨大盈利可能性让梁志远萌生了建厂经营的强烈渴望。而他的确也应时而动,租地建起了粗陋的小厂房。就这样,在匆匆忙忙之间,梁志远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跃身投入“下海”浪潮的创业者之一。深谙时来易失、赴机在速的道理,一旦确立目标,曾在各种小生意中周旋的梁志远便立马卯足了干劲,四处奔忙,推销从自己的小工厂中出产的各种灯具。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时壮阔的“下海”之风,人们常形容那些赶在改革初期闯荡立业的人楞是凭着无惧无畏的胆量做事,是一种纯粹的投机行为。但显而易见,莽夫或能做成一件事,却不可能成就一项事业。在机会主义的表象下辐射出来的是投资者的果断和毅力,是一种勇立涛头的弄潮儿精神。

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文化艺术事业膨胀式发展,专业灯光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而梁志远和他的灯具事业可谓恰逢其时。回忆起当时珠江灯光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他说道:“那时候我们向全国发货,而且发货全部是采用空运的方式,因为客户都觉得火车和汽车不够快,那时候的物流还不行。”
基业稳定下来之后,梁志远的胆识并未就此变得萎缩。尽管在2000年他试图通过内外联合的方式推广PR品牌的尝试并未如预期,但这件事却更激发了梁志远对于建立自主品牌的迫切渴望。他坚信,假以时日,自己也能够将珠江品牌树起在国际性的舞台中。
从赤手空拳地在商界中摸爬滚打,到事业小有成就之时追求更上一层楼,梁志远身上所体现的正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创业者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时势造英雄,在那个不可复制的发展契机中,毫无疑问,梁志远成功地抓住了它。
更多相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舞台灯光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视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